培育绿色理念 促进绿色消费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绿色消费 低碳生活的意义有哪些呢 培育绿色理念 促进绿色消费

培育绿色理念 促进绿色消费

2024-06-18 20:39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  绿色消费是指以“绿色、自然、和谐、健康”为宗旨,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环境的新型消费方式。在国际上,绿色消费已不是单纯的消费问题,而变成了一个包括“节约资源,减少污染(Reduce);绿色生活,环保选购(Reevaluate);重复使用,多次利用(Reuse);分类回收,循环再生(Recycle);保护自然,万物共存(Rescue)”等内涵的宽泛概念。我国从2001年开始倡导绿色消费,同时将其定义明确为: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共健康的绿色产品;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垃圾处置,不造成环境污染;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,崇尚自然、追求健康,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,注重环保,节约资源和能源,实现可持续消费。20年来,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我国绿色消费整体呈现上升趋势,绿色消费品种不断丰富,绿色产品消费规模持续增长,绿色商品消费成为消费升级的前沿领域。

  培育绿色理念,促进绿色消费,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,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。促进绿色消费,不仅是消费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,也将通过其传导作用,推动绿色环保产业结构调整、技术创新,优化资源配置,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。促进绿色消费,需要政府、企业、消费者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。笔者建议,以消费终端为着力点,多措并举,打通绿色消费堵点,推动绿色消费行为便利化,促进绿色消费。

  开展绿色消费观念宣传

  长期以来,社会上对绿色低碳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。一是认为生产活动造成了各种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,消费者是受害者,这一认知的局限性导致消费行为造成的环境影响被忽视或低估。二是认为绿色低碳产品以健康环保为名义,高价格、低品质、增加消费成本,是物非所值的消费。三是一些地方拥有空气清新、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态环境,但过度开发旅游资源,忽视垃圾处理、环境保护等,未能把绿水青山作为金山银山珍惜爱护,而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,以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。四是一些消费者环境意识淡薄,认为任性消费、铺张浪费是富起来的表现,不违法违规,可无拘无束。还有的消费者认为绿色消费是选购与自身健康有关的食品用品,不关心其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影响。

  促进绿色消费,首先要广泛宣传绿色发展理念,倡导绿色消费价值观。利用电视、网络、活动现场等多种媒介,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,开展绿色衣食住行游等宣传,消除认识误区,让绿色消费明明白白。尤其要注意防止以绿色消费为名的攀比消费、过度消费。“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。”要引导人们转变旧的生活习惯,鼓励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,自觉抵制消费陋习,养成环保选购、重复使用、适度消费、绿色出行的生活习惯。

  加快绿色低碳产品认证体系建设

  消费者对绿色消费认识不足,很大程度上与绿色低碳产品认证复杂有关。2016年以后,我国加快了绿色产品标准、认证、标识体系建设工作。5年来,有关方面出台了18项产品评价国家标准,将19类近90种产品纳入认证范围,覆盖有机绿色食品、纺织品、汽车摩托车轮胎、塑料制品、洗涤用品、建材、快递包装、电子电器等产品,颁发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证书3.4万余张,获证企业1.6万余家。同时,对于单一绿色属性的认证服务,如节能、节水、光伏、风电、环保、循环等认证项目,共颁发证书18万余张,获证企业2万余家。

  除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外,目前我国市场上还有金太阳认证、绿色建材认证、节能认证、节水认证、康居认证等。在食品领域,还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、安全食品认证等。认证种类繁多,造成消费者认知及接受程度不高,即使有绿色消费意愿,也常常是雾里看花、无从下手。此外,绿色产品认证机构出具虚假认证报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,影响了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的信心,挫伤了企业绿色生产、创新的积极性。

  针对上述问题,建议采取以下举措。一是以绿色产品认证体系为基础,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消费行为识别和评价体系。识别体系以绿色产品数据库为基础,呈现方式简单清晰,让消费者易查询、易辨识。例如,建立绿色消费红绿灯标识体系:绿色标识为倡导消费产品,黄色标识为自主消费产品,红色标识为限制消费产品。二是加大力度普及绿色低碳产品认证知识,推动绿色认证产品的采信,稳步拓展认证范围。三是加强对绿色产品认证机构的监管,加强对提供虚假认证的单位、人员的查处力度,坚决打击伪绿色产品,让绿色消费清清楚楚。

  加大绿色消费公共支持力度

  重复使用、多次利用是绿色消费的重要内涵,也是节约资源、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。由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印发的《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》提出,拓宽闲置资源共享利用和二手交易渠道,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。当前,在出行、住宿、货运等领域,共享经济的发展为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。但家电、消费电子产品、家具、服装等其他商品的二手交易、交换和流通仍有欠缺。在此方面,可借鉴国外跳蚤市场、车库售卖等方式,允许、鼓励闲置物品交易和流通,倡导、规范旧衣公益捐赠。近年来,受我国生产能力扩大、电商平台和物流运输发展的影响,人们更习惯于网购新货品,二手交易和捐赠闲置品的意愿不高。要着力畅通闲置物品从捐赠方向受让方的输送渠道,通过志愿者服务、慈善组织等提供运送便利,降低运输支出。

  促进绿色消费,既要用好存量,也要促进增量。在促进增量方面,一是要加大金融对绿色消费的支持。对新能源汽车、绿色家装、旧房改造等设立专项绿色消费信贷,给予免息或者低利率。鼓励各类销售平台制定消费激励办法,通过发放绿色消费券、直接补贴等方式,促进消费者优先选择绿色低碳产品。二是支持家电、家具等企业开展以旧换新、以换代弃活动。支持商场、电商、直播平台、超市等设立绿色低碳产品专区,推广绿色食品、绿色衣着、绿色家居、节能家电等。一些快销品号称“物美价廉”,诱导“用过即扔”,实际是以资源过度消耗为代价,不应提倡。三是建立产品信息追溯机制。加强产品生产、物流、品牌等信息的数字化建设,通过运用扫码服务等创新技术,使消费者能够方便查看绿色产品的全面信息,有追溯绿色产品生产地及质量验证的渠道,并获知其生产过程中处理垃圾的方式。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